《余姚市兰江产业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》批前公示草案
1.规划范围
本规划编制单元位于余姚市兰江街道,规划范围北至规划南兰江西路,东至梁周线,西至兰周线及直江路,南至谭家岭西路和石婆桥路,总用地面积约5.79平方公里。
2.功能定位
都市智造创新孵化新平台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主阵地、工业提质增效转型示范区。
3.控制规模
(1)人口规模
结合上位规划传导及实际测算,规划居住人口3.86万人,总计配套人口(不计保障性租赁住房人口)3.10万人。
(2)用地规模
规划城市建设用地555.05公顷,占总用地579.40公顷的95.80%。
4.规划空间结构
规划沿着主要道路和河流塑造“一心一带、两轴六片”的整体空间结构。
“一心”:产业服务核心;“一带”:姚江生态文化带;“两轴”:四明西路城市综合功能发展轴、西扬江公共活力景观轴;“六片”:为科学江湾板块、转型提升产业板块、战略新兴产业板块、都市创新产业板块、提质增效产业板块和生活服务配套板块。
5.主要用地布局
规划居住用地104.40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.81%。规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24.20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.36%。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18.07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.26%。规划工矿用地211.60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38.12%。规划交通运输用地117.91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21.24%。
6.公用设施用地
规划公用设施用地4.16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0.75%,主要包括供电用地3.31公顷,通信用地0.34公顷,消防用地0.51公顷。
7.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
规划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74.71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13.46%,主要包括公园绿地47.67公顷,公园绿地体育混合用地3.29公顷,防护绿地23.75公顷。
本次开放空间规划以“串水通绿、打通滨水视廊、塑造景观节点”为目标,整体打造“一带两轴、一心多点”的景观结构。
一带:即姚江生态文化带;
两轴:即西扬江公共活力景观轴和阮公江都市休闲景观轴;
一心:即在项目中心结合现状水系形成景观核心;
多点:即各滨水休闲节点形成的多个片区景观节点。
8.道路系统
规划形成“五横四纵”的骨架路网结构,其中“五横”为世南西路、四明西路、黄甲巷路、黄山路、谭家岭西路;“四纵”为兰周线、建民路、建业路、梁周线。
《余姚市黄箭山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》批前公示草案
1、规划范围:本次规划区位于余姚市梨洲街道黄箭山村,具体范围为北接杭甬高速,东至陆埠镇镇界,西起庙根路,南至城镇开发边界,规划面积约0.89平方公里。
2、功能定位:余姚城郊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工业片区
3、规模控制:本次规划总用地面积89.07公顷。其中:规划建设用地86.34公顷,占规划总用地的96.93%。规划产业人口约0.7万人。
4、规划结构:“一心、一轴、三组团”。
一心:指经六路西侧的公共服务核心;
一轴:指沿甬梁线形成的产业发展轴。
三组团:分别为西部工业组团、居住生活组团和东部工业组团。
5、用地规划: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89.07公顷,建设用地86.34公顷,占规划总用地的96.93%;非建设用地2.73公顷,占规划总用地的3.07%。
规划居住用地面积8.60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9.96%。规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面积0.43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0.49%。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0.42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0.48%。规划工业用地面积57.44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66.53%。规划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7.49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20.25%。规划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面积1.97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2.28%。
6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:根据城市社区管理和空间布局体系,结合居住空间、产业空间布局和服务设施配套要求,本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遵循“区域统筹,明确定位;集中配建,适度分散;因地制宜,弹性指导”的原则。
7、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:规划公园绿地包括滨河绿地和水库公园绿地;防护绿地主要沿高速公路两侧、工业居住之间布局,形成隔离和安全防护的绿色屏障。本区公共开放空间依托绿地、水库、河流等布局,形成以社区中心公园和核心、以滨河两岸、水库周边、街头绿地为节点“一心多点”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。
8、道路交通规划:规划形成“一横四纵”的干路网结构。其中“一横”为省道S204(甬梁线),“四纵”为黄竹路、经六路、经三路和庙根路。
《余姚市低塘街道核心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》批前公示草案
1.规划范围
本规划区位于低塘街道中部,具体范围为北至许家堰路,西至梁周线,南至三多桥江,东至城镇开发边界(镇南路西侧),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0.12公顷。
2.功能定位
姚北副城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,是集行政商贸、公共服务及居住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区。
3.控制规模
(1)人口规模
结合上位规划传导及实际测算,规划居住人口约为1.4万人。
(2)用地规模
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19.97公顷,占总用地150.12公顷的79.92%。
4.规划空间结构
规划构建“一带两轴、双心三组团”的空间结构。
“一带”:沿中江的滨水景观轴
“两轴”:沿新堰路和镇南路的城镇发展轴
“双心”:低塘街道商业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
“三组团”:低塘街道西部居住组团、东部居住组团和南部工业组团。
5.主要用地布局
规划居住用地44.77公顷,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7.32%。规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.97公顷,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.98%。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.65公顷,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.21%,主要包括商业用地0.64公顷,商业商务用地2.01公顷。规划工业用地33.19公顷,占规划建设用地27.67%。规划交通运输用地19.91公顷,占规划建设用地16.60%。
6.公用设施用地
规划公用设施用地0.17公顷,占规划建设用地0.14%,其中广播电视用地0.17公顷。
7.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
规划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13.319公顷,占规划建设用地11.09%,其中公园绿地11.66公顷,防护绿地1.65公顷。
规划水域9.12公顷,水面率为6.08%。
规划结合主要开放廊道及开放节点,形成“一廊两心多节点”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。
“一廊”——是中江滨水景观廊;
“两心”——是商业中心和景观核心;
“多节点”——指多个城市公园绿地和田园节点。
8.道路系统
规划范围骨干路网形成“三横两纵”的路网格局。“三横”为许家堰路、新堰路、新洋公路,“两纵”为梁周线、镇南路。
(内容来源于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